作者 宋燕 南北朝時期,佛造像藝術從印度傳入中國,并在此后的傳播過程中發(fā)生了很多本土化的改變。其中一個很顯著的改變,就是中國的佛和菩薩都愛微笑。對于微笑表情的追求貫穿于中國歷代佛造像對于表情的追求當中,目前為止,主要的石窟寺院遺存中幾乎都能見到微笑的造像。
如果你想在一個地方集中體會中國造像這個特點,那就來麥積山吧。在麥積山,如果說10個造像有8個在微笑,可能有點夸張,但說微笑造像奇多,而且個個動人,那肯定是沒有異議的。
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南,因山的形狀奇特,孤峰突起,猶如麥垛,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。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,被譽為“東方雕塑館”,歷史學家范文瀾稱之為“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”。
?
談起麥積山石窟,一個關鍵詞就是“東方微笑”。被稱為“東方微笑”的這尊佛像,是44窟的西魏時期造像,學界普遍認為,這尊像的面容是仿照西魏文帝的皇后乙弗氏塑造的。這尊造像高1.6米,頭上有著右水渦紋高肉髻,內穿僧祗支,胸前系結,外披通肩袈裟,半結跏趺坐。其肉髻、胸前、衣裙上還殘存著彩繪痕跡,覆于佛座前的懸裳衣褶呈現(xiàn)出圓轉的線條,質感厚重又兼具線條的飄逸,花瓣般的衣裾間露出的足部,圓潤而圣潔,仿佛在昭示佛內心的純凈無染。主佛的面形方圓適中,眉宇間透露出睿智而深沉的靈氣,鼻梁高且修直,與額頭相連,在秀骨清相之中又透出些許豐腴。最為動人的便是那薄唇小口,笑靨微綻,那神秘的微笑,是一種無念無掛的大自由狀態(tài)。整個面部慈悲而莊嚴,嫻靜而寬容。
?
44窟現(xiàn)在是特窟,要在購買景區(qū)票后再額外購買特窟票才能進入觀看,而且不能拍照。在麥積山石窟研究所出版的書《中國石窟藝術·麥積山》中有它的照片:
(44窟,來自《中國石窟藝術·麥積山》)
不過,沒有進特窟也沒關系,在麥積山,到處都可以找到跟東方微笑很相像的微笑佛像,這個面容和笑容,幾乎是麥積山的標配。
(第59窟中的佛像)
(147窟中的一尊微笑佛像)
另一尊令人印象深刻的微笑造像,是121窟中的竊竊私語二人組。121窟為北魏晚期造像,窟內正、左、右三壁各鑿一圓拱形深龕,正壁龕外兩側各脅侍一螺髻像和弟子像,左右壁后部各一脅侍菩薩像。正壁左側的螺髻梵王與菩薩像,兩人頭部緊貼,低首下視,面帶微笑,似乎在交頭接耳,給人一種親和力十足的感覺。其服裝盡顯中原傳統(tǒng)服飾風范,更添一份獨特的韻味。
(121窟局部,來自《中國石窟藝術·麥積山》)
121窟也是特窟,不過這兩尊竊竊私語像在不遠處的天水博物館里有復制品展出,不買票的人可以去博物館看它們的樣子。
?133窟中的小沙彌造像,則是另一種風格的微笑代表。這尊只有半米高的小沙彌,在佛龕內靠側壁站立。俯身看去,只見他低頭微笑,鼻子稍大,更烘托出其眼部的細微和嘴部的微微翹起,表現(xiàn)出一種特別的憨態(tài)。這微笑充滿了天真無邪,沒有一絲塵世的煩惱,讓人感受到一種純粹的美好。
(133窟局部,來自《中國石窟藝術·麥積山》)?
在麥積山,就連苦行僧伽葉都是面帶微笑的。他雖然像其他地方的伽葉造像一樣面目清瘦,面頰凹陷,但微微上揚的嘴角微啟欲言的嘴唇,呈現(xiàn)出一種勘破人間疾苦、了悟解脫之道的形象。
(伽葉像 來自董廣強《絕壁上的佛國:麥積山石窟藝術導覽》)
至于其他微笑佛像就更是比比皆是了。
(152窟)
為什么麥積山這么喜愛造微笑的佛和菩薩?李澤厚曾在《美的歷程》中有過這樣的解釋:“麥積山北魏后期至西魏的塑像秀骨清相、飄逸自得……那瘦削的身軀、不可言說的深意的微笑、洞悉哲理的智慧的神情,擺脫世俗的瀟灑的風度,都是魏晉以來人們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標準……樹立和彰顯了一種理想的人格:智慧的內心和超越的風度?!?/p>
麥積山石窟始鑿于南北朝時的后秦(384年~417年)時期,經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十多個朝代的不斷興建和修繕,至今共保存大小洞窟221個,大小造像10632身,壁畫1000余平方米,保存較多的是北魏至隋的。與云岡、龍門不同的是,這里因石質松散,不適宜石刻,因此這里的造像以泥塑為主。1961年,麥積山石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2014年6月22日,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麥積山的佛像大多體量大小與真人等同,表現(xiàn)手法多為圓雕和高浮雕,使信眾在觀看時,心理上有一種親近感。與“皇家石窟”云岡、龍門和“富商石窟”敦煌石窟不同,麥積山石窟是由當?shù)毓倮艉兔癖姶蛟斐龅囊蛔逼鋵嵉拿耖g石窟,它不可避免地更多關注當?shù)厝俗陨淼那楦猩钆c內心世界,因而具有濃郁的世俗化和人性化色彩。它為觀看者呈現(xiàn)出了一個佛國世界的同時,也在為自己的鄉(xiāng)親們建設一個夢想中的家園,那些或在禪定、說法、苦修冥想,或在聽法、交談、侍奉的造像,都神態(tài)安詳、笑容恬靜,它們摒棄了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苦難,為人們提供了身處極樂世界里的幸福與滿足。麥積山石窟的工匠們用親切、超然、平民化的佛與菩薩,拉近了神與人的距離,它們描繪的極樂佛國不在天上,而就在塵世中。
觀展攻略:
麥積山石窟“東方雕塑館”
地點: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鎮(zhèn)麥積山景區(qū),從天水站乘坐34路,或從天水南站乘坐5路、60路可達。
展期:常年,無休
票價:石窟(普窟)+觀光車 110元
特窟共15個,133窟、135窟、127窟收費標準為每人每窟180元; 43窟、62窟、121窟、123窟、142窟收費標準為每人每窟160元; 44窟、74窟、76窟、78窟、102窟、115窟、155窟收費標準為每人每窟100元。
圖片 | 宋燕(未署名處)
排版 | 黃思琦
設計 | 尹莉莎